2025年6月23日,云南省疾控中心报道一则羊传人的布鲁氏菌病传染事件:张先生和李女士反复高热、寒战,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经询问,张先生家养羊3年,种羊是从外地引进。约一个月前羊群陆续出现流脓鼻涕现象,母羊发生流产情况,期间他们接触羊群无规范防护措施,引起感染。人类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主要传染源为羊,其次为牛和猪。布鲁氏菌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
阿尔及利亚康斯坦丁大学Ilhem Zouyed团队曾在近年发表研究结果《Epidemiological Trends and Animal-Human Relationships of Brucellosis in Constantine Province, Eastern Algeria from 2015 to 2023》,通过对2015-2023年疫情数据分析,发现康斯坦丁省累计报告163例人布鲁氏菌病,年均发病率1.47/10万;牛群血清学阳性率1.32%,但筛查率不足7.5%,且山羊筛查严重缺失。研究首次揭示人与山羊病例呈显著负相关(r=-0.747, p=0.03),凸显防控体系存在监测盲区[1]。由此可见,布鲁氏菌病的检测需要引起重视。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近年来南方地区的流行强度亦有所增加,局部地区时有疫情发生。布鲁氏菌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目前已经有12种布鲁氏菌被报道。
国内
(1)人监测情况
图1:2017-2021布鲁氏菌发病数
(来源:华经情报网)
2021年,中国布鲁氏菌病发病数为69767例,较上年增加了22522例,同比增长47.7%;占法定传染病总发病人数比例的1.12%,同比增加了0.31个百分点。
图2:2017-2021布鲁氏菌发病例数月度对比
(来源:华经情报网)
分月度来看,2021年中全年的当月布鲁氏菌病发病例数都较2020年同月有所增加。2021年6月的布鲁氏菌病发病例数为9670例,为两年内发病例数最多的月份。
(2)动物监测情况
表1:2017—2019年不同动物布病抗体监测情况表
(来源:2019年家畜布病专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根据《2019年家畜布病专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牛羊布病“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改变,北方牛羊布病感染率仍高于控制水平。据28个监测点所在县由畜牧部门数据统计,共血清学检查羊260 897只,阳性1 857只(0.71%);血清学检查牛59 994头,阳性391头(0.65%)。布病为动物源性传染病,监测点所在地畜牧部门每年都对羊和牛做大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其阳性率变化趋势与人间布病发病率趋势不同。
国外
据2023年9月Laine CG等人的调研[2]显示,在全球范围内,82.3% (144/175) 的国家和 43.2% (32 亿/74 亿)的人口被认为处于布鲁氏菌病的风险之中。按区域划分,非洲 92.5% (49/53) 的国家和 57.5% (6.9 亿/12 亿) 人口,亚洲 85.7% (42/49) 的国家和 47.7% (21亿/44亿)人口,美洲 80.6% (25/31)的国家和 19.4% (1.9亿/9.8亿)的人口,以及欧洲66.7% (28/42)的国家和24.3% (0.18/7.4亿)的人口处于风险之中。
图3:预测每100万高危人群中人类布鲁氏菌病年发病率的全球热图
基于布病目前的传播形势,快速、有效的免疫诊断检测可有效阻隔传播。而检测的核心,在于锁定布病病原体的“身份密码”——特异性靶点分子。
布病的诊断靶点分为三类,即脂多糖(LPS)、外膜蛋白(OMPs)及其它菌体蛋白[3]:
脂多糖(LPS)
布鲁氏菌LPS有3个区域:类脂A、核心低聚糖和O抗原或O链,它的O链部分含有布鲁氏菌表面绝大多数的抗原位点,是布鲁氏菌表面最为主要抗原,根据LPS是否含有O链将布鲁氏菌分为粗造型(rough, R)和光滑型(smooth, S)。LPS是用于布病诊断最为常用的靶点,在布病的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献报道的所用的全菌蛋白、粗制外膜蛋白、盐析蛋白、酚盐蛋白等中,从其提取工艺上可看出,最主要的成分仍是LPS。
外膜蛋白(OMPs)
外膜蛋白(OM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一类非常独特但又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它们具有为外膜提供通透性、维持外膜结构稳定等作用,同时有些OMPs又是一类重要的免疫原性物质,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因此成为免疫学中一种重要的诊断靶点。在布鲁氏菌中,已有十几种外膜蛋白被研究作为诊断靶点,主要的有BCSP31、BP26、Omp10、Omp25及Omp31等。下面就几种主要的蛋白分述如下:
(1)BCSP31该蛋白分子量大小约31 kD,为布鲁氏菌细胞外膜蛋。它抗原性强,具有保守性及多态性,且种间同源性较高,经证实牛、羊、猪布鲁氏菌BCSP31基因同源性可达100%。在布鲁氏菌的基因诊断中,BCSP31的编码基因也被作为PCR诊断的主要靶点。但有研究者利用蛋白芯片进行布鲁氏菌蛋白免疫学检测时,BCSP31的抗体只存在于感染的山羊血清中,而被测定的62份确认感染布病的人血清中并未发现其抗体,这提示该外膜蛋白作为诊断靶点在人群的检测中并不适用。
(2)Omp10 该蛋白分子量大小为10 kDa,属于菌体外膜脂蛋白,是布鲁氏菌重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存在于所有已知的布鲁氏菌的种和生物型之中。Omp10与布鲁氏菌的毒力相关,有研究表明编码基因的3′端具有138 bp的核酸序列与HemH亚铁螯合酶相同,因此推测其与细菌对铁的利用和生物合成有关。有关其作为诊断靶点进行研究的报道较少。
(3)Omp16是肽聚糖相关脂蛋白(Pals)的同源物,到目前为止,在任何布鲁氏菌属菌株中均未产生omp16突变体。关于布鲁氏菌中的Omp16的功能和致病机理知之甚少。Omp16具有保守的Pal结构域,并且在布鲁切拉(Brucella)中高度保守。试图删除omp16在猪布鲁氏菌疫苗株2(B.猪S2)没有成功,这表明Omp16是至关重要的布鲁氏菌存活。
(4)Omp25该蛋白分子量大小为25kDa,在维持布鲁氏菌菌外膜结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编码基因在布鲁氏菌种、生物型及各菌株中高度保守。Omp25的氨基酸序列在与布病有交叉的细菌中又是最为特异。Boigegrain等在分析布鲁氏菌受到酸刺激分泌的蛋白质时发现,Omp25 也被分泌到了细胞外;这提示这种蛋白与布鲁氏菌的膜分泌系统相关。
(5)BP26又称Omp28,分子量大小为26 kDa,为布鲁氏菌细胞周质蛋白,BP26存在于所有的布鲁氏菌菌株中,在布鲁氏菌感染牛、绵羊、山羊和人中均为优势免疫原。许多报道显示其可以用来作为血清学检测的靶蛋白,并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有研究者采用蛋白芯片的方法发现,该蛋白在所的布鲁氏菌蛋白质组中唯一可与感染的人及羊血清特异反应的靶点。近来,BP26上两个线性表位已经确认(93DRDLQTGGI101及104QPIYVYPD111),为进一步对该蛋白的免疫学分析提供了基础。
(6)Omp31该蛋白分子量大小为25 kDa,该蛋白暴露于细菌表面,常以寡聚体形式存在,当温度低于60 ℃时,具有SDS变性的能力。它在布鲁氏菌不同种属间非常保守,除流产布鲁氏菌( B.Abortus)外,其它所有布鲁氏菌种株都有表达 。已有以OMP31为基础建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检测布病的相关报道,但在最近的蛋白芯片对感染人及山羊检测的报道中均未发现针对该蛋白抗体,因此对该蛋白作为检测靶点需进一步研究。
(7)Omp2b是布鲁氏菌外膜的重要组成蛋白,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来分析Omp2b蛋白的结构,预测T细胞和B细胞的优势表位以及T-B联合表位,ELISA检测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针对Omp2b蛋白的T-B联合肽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生物信息软件综合分析Omp2b蛋白并筛选出了1个T-B细胞联合抗原表位的潜在区段196-216;患者组中分泌IFN-γ细胞数(SFU)较健康对照组增高(F=25.413,P<0.01),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的IgG抗体、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浓度也增加(F=13.653,P<0.01)。
(8)VirB12蛋白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能在动物感染过程中诱导产生抗体,可作为血清学诊断的潜在靶点。研究表明重组VirB12蛋白与布鲁氏菌患者血清有较强的免疫反应,与目前临床使用的ELISA试剂盒相关,VirB12蛋白参与的ELISA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4.0%、87.8%、80.0%和96.6%,表明VirB12蛋白具有抗原性,可用于人布病诊断的候选靶点。
其它蛋白
除OMPs外,布鲁氏菌中还有核蛋白L7/L12、伴侣蛋白GroEL及GroES、热休克蛋白DnaK、以及超氧货物歧化酶SOD等具有免疫原性,也是潜在的诊断靶点而被关注,但这些蛋白其它交叉细菌同源蛋白的氨基酸相似性大都达60%以上,这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作为布鲁氏菌诊断的特异性。
近年来,东抗生物聚焦呼吸道及传染病抗原抗体原料研发,新推出布鲁氏菌病BP26、Omp16、VirB12靶点蛋白,用于布鲁氏菌病检测。目前已收到多家客户的良好反馈,尤其是BP26抗原在临床血清样本上验证阳性检出率可达80%以上,特异性最高可达99.4%:
①采用确诊的布病阳性血清评价阳性检出率:
②采用临床血清样本评价特异性:
临床血清样本177份。IgG检出四份假阳,一份弱阳(RBPT及SAT均为阳性),故IgG特异性为:97.7%。IgM检出1份假阳(弱阳),IgM特异性为:99.4%。
(以上数据来源客户,使用BP26蛋白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Ilhem Zouyed, Meriem Hamouda and Sara Naidja et al. Epidemiological Trends and Animal–Human Relationships of Brucellosis in Constantine Province, Eastern Algeria from 2015 to 2023. Zoonoses. 2025. Vol. 5(1). DOI: 10.15212/ZOONOSES-2024-0053.
[2]Laine CG, Johnson VE, Scott HM, Arenas-Gamboa AM. Global Estimate of Human Brucellosis Incidence. Emerg Infect Dis. 2023 Sep;29(9):1789-1797. doi: 10.3201/eid2909.230052. PMID: 37610167; PMCID: PMC10461652.
[3]夏淑婷,王鹏,宋志忠.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靶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30(03):324-329.
平台信息提交-隐私协议
· 隐私政策
隐私政策
一、为了能够与您联系并给予您及时的反馈,江苏东抗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您注册帐号、订购咨询、课程报名、访问江苏东抗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号等微信平台操作中收集您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手机号/电话号码、联系地址、公司、邮箱、微信访问情况如日志信息等)并将该信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目的:
(1)对您的注册、报名、订购等给予反馈,并解答您提出的问询或咨询;
(2)告知您东抗生物最新活动并向您发出邀请;
(3)作为与您取得联系的必要方式;
(4)向您发出与东抗生物及其产品和服务相关的调查的邀请
(5)估算您的个人偏好、使用模式等以提升用户体验度和改善东抗生物的服务;
(6)向您发出与东抗生物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产品信息、服务信息或邀请(包括但不限于与东抗生物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促销活动信息或邀请、产品或服务介绍、市场活动信息等);
(7)改善东抗生物向您提供的产品和/或服务;
(8)其他经您同意可使用该信息的目的。
二、您同意东抗生物可将收集到的您的个人信息保存在东抗生物 CRM客户管理信息库或其他软件和数据库,以便东抗生物或该第三方服务商持续为您服务。
三、东抗生物承诺除非另外获得您的书面同意,不会将收集到的您的个人信息用于本隐私条款约定以外的目的和范围,也不会向本隐私条款约定的主体以外的其他方提供您的个人信息,但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国家公权力机关或仲裁机构根据法律规定依法要求东抗生物提供的则除外。
平台信息声明-法律法规
· 法律法规
江苏东抗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商标注册:
East Mab
East Mab Bio
东抗生物